(资料图)
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通讯员 陈胜伟 杨佳妤
“九天前,我们带着木文化系列课程来到这里。九天后,我们怀揣着孩子们对课程的肯定,以及一段独一无二的记忆与经验即将离开这里。和孩子们有过配合融洽的课堂互动,也有过对调皮捣蛋学生的疾言厉色。此次支教不仅让‘小候鸟们’学到了新知识,也让我收获颇多、感悟良深!希望明年能够再见。”日前,在杭州圣奥科创园展厅内举行的“小候鸟暑期学堂”支教夏令营上,浙江农林大学木材224班学生李易珩分享了自己的感触。
今年暑假期间,浙江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10多名学生志愿者,报名成为浙江圣奥慈善基金会等组织的“小候鸟暑期学堂”的支教老师。他们发挥学科专业优势,在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的同时,也为孩子们增设了“木趣横生”木文化和木手工特色课程。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暑期班里,孩子们不仅跟着大学生学习了数学、语文、英语等课程,还专门跟着木材专业的大学生学习了木工手艺,动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“木艺品”。
和木材专业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支教活动不同,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的8名同学则组建了“羌山拨云”支教团,选择远赴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展为期半个多月的支教活动。在北川,他们担任班主任、生活教练和学科教练,走访了当地公益组织和学校,调研了北川境内25个村、42户家庭,深入了解当地儿童的教育现状。
除了上课,志愿者们还全面参与卫生检查、日间校门执勤、夜间宿舍巡逻,做好志愿者和孩子们的后勤保障,在解决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。城市管理221班的迟孟茜说:“这次的支教夏令营,让我有了人生中许多的第一次,第一次当班主任,第一次上台讲课,第一次同时和那么多孩子相处,第一次处理小朋友之间的矛盾……这些瞬间,都让我非常感动,虽然时间是短暂的,工作是忙碌的,但同时也是充实的,幸福的!”
浙农林大学生和支教地区孩子在一起。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
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暑假期间,浙江农林大学累计有近1000名大学生志愿者,分别组建成为50多支服务队,分赴全国各地开展暑假支教、夏令营活动超过100项次,吸引了2000多名孩子的参加。在支教活动中,大学生志愿者们不仅指导孩子学习传统文化、安全知识,而且还在支教过程中增加了亚运知识、木工、音乐、绘画、朗诵、辩论等培养孩子们兴趣的课程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