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泸州的民间故事里,有一个特别脑洞大开,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听舅舅讲就笑得前仰后合,我真是佩服老祖宗的幽默智慧,今天江阳沽酒客就来给大家讲这个关于卖“香香屁”的故事。所谓理不歪笑不来,希望博诸公一乐。
清朝初年泸州忠信乡有姓张的两兄弟,妈老汉(爸爸)都死了,家里穷得不得了,只有一条牛和一条狗。哥哥张大娃嫌弃兄弟张二娃人小,做活路(做事情的意思)还不得行,就提议把家给分了。分的时候,哥哥又起奸心,把牛分出来他要。狗喃,就分给他兄弟张二娃。
【资料图】
哥哥有牛,几下就把田犁完了。张二娃只得条狗,没得法,只好把狗吆起去犁田土。刚把枷担枷起、遇到一个糊涂县官从那儿过路,那县官看到他用狗犁田,就说:“你那狗都犁得来田喃,我就送你三百两银子。要是犁不来田,本官就打你三百板子。”
说来也蹊跷,县官刚刚说完,那狗拖起犁头就开犁,一会儿就打了个来回。县官看了,当真就送了张二娃三百两银子。二娃把银子抱回去,欢喜得很。
哥哥大娃见兄弟突然拿回来这么多银子,问他是从哪儿来的。兄弟老实的说:“是我拿狗犁田,县太爷赏的。”
哥哥心头想,早知道分个狗还强得多,就跟他兄弟说:“我是哥哥,吃点亏算了,你把牛牵起去,把狗给我。”兄弟本分,不好开腔,只好把狗给了哥哥。
哥哥也是把狗吆去犁田。刚刚把枷担枷在狗颈子上,那糊涂县官又来了,看到又有人拿狗犁田,还是说:“你这条狗都犁得来田喃,我就送你三百两银子。要是犁不来喃,我就打你三百板子。”哥哥欢喜得不得了。马上说:“要得,要得。”
哪晓得一犁呀,那狗随便咋个都不走,还反转来咬他。县官看他不犁不走,就打了他三百板子。
哥哥被打后,冒火了,心一黑,几棒棒就把狗打死了。他跑去对兄弟说:“你那狗我用不来,还是把牛给我。”
兄弟把牛还给哥哥,问哥哥要狗。他哥哥说:“那狗不听话,我把它打死了,丢在苦竹林头,你要你就去拿。”
兄弟张二娃听了伤心惨了,立即跑到苦竹林一看,那狗的影影儿都没有了,只长着根很大的竹子在那里。兄弟想起狗的好,很伤心,就坐在竹子跟前哭,哭一阵就睡着了。
a狗来给他托梦,说:“你不要伤心,你把这根竹子砍回去,编个雀儿笼笼,挂在屋上,一早一晚喊三声:“金丝雀,银丝雀,到我笼里来做窝。”
张二娃醒来,就把那根竹子砍回去,编了一个雀儿笼笼挂在屋檐下,照狗说的那样,一早一晚喊三声:“金丝雀,银丝雀,到我笼里来做窝。”第二天早晨一看,笼里满满的尽是雀儿蛋!
张二娃高兴坏了,就把这些蛋拿去卖了,换了米呀,盐呀,油呀回来吃。一天一笼蛋,刚刚够他个人使用。而且他也一点不贪心。
但是这事被哥哥张大娃知道了,看到兄弟有这么安逸的笼笼,就喊兄弟借给他用一下。兄弟把笼笼给了他,他也拿来挂在屋檐下。刚喊了两声:“金丝雀,银丝雀,到我笼里来做窝。”不一会就从房背后飞来很多雀儿,全部飞到张大娃的脑壳上面就开始拉屎,整得张大娃头脸鼻子都是屎,一个蛋也没捡到。把他气安逸了,几下就把雀笼踩烂来丢在灶孔头烧了。
过了两天,张二娃去找哥哥要雀儿笼笼,哥哥说:“你那啥子雀笼笼,我一个蛋都没捡到,反转来还整我一身屎,臭得我不得了。雀笼笼嘛,我弄来烧了,灰灰在灶孔底下。”
张二娃去一看,灶孔底下真有堆灰,灰上面有颗豆子。他突然觉得肚皮饿,就把那颗豆子捡来吃了。吃了没得多久,肚皮胀得不得了,就出去到处走,想消食。一走就朝县城走去了。
刚进城门,胀得忍不住打了个屁。这个屁居然香得不得了。风一吹,全城都香了,县官闻到香,派人出去看是啥子这么香。一问,原来是人打的屁香。
这个糊涂县官心头想,怪事天天有,今年特别多,活了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放屁是香的。于是叫人把他带来见自己。
这张二娃以为要挨打,害怕得很,见到县官,县官问他原因,张二娃也不敢不说,赶紧一五一十的从头说给县官听。
县官听了说:“你再打三个屁来看,是香的喃,我就赏你三百两银子。要是臭的喃,就打你三百板子。”那张二娃果然又打了三个屁,当真香得很,县官就赏了他三百两银子。
张大娃看到张二娃又得了那么多银子,又问他咋个得来的?张二娃就把吃豆子打屁的事从头说给他听。张大娃听了,马上煎了半碗豆子来吃了,还弄块“卖香香屁”的牌子来背起。
跑到城里去卖香香屁。县官听说又来个打香香屁的,派人去把他找来,对他说:“你打三个香屁喃,我就赏你三百两银子。是臭的喃,就打你三百板子。”哥哥一打屁,那屁臭得不得了,一下把那县官臭昏死了。县官醒来,暴跳如雷,就打了哥哥三百板子,这次屁股都打烂了,回去没得几天就死了。
这个故事虽然荒谬,但是起码证明了一点,人不要心生奸计,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,本来兄弟二人应该互相扶持,兄弟阋墙,最后吃亏的是自己,古人虽然有时候讲大道理,也有用一些谐趣的故事来进行表明,比如这个卖“香香屁”的传说,虽然看起来不高雅和滑稽搞笑,其实道理是非常有意义的。
关键词: